近年来,一些自动交易平台打着"轻松赚钱"的旗号,通过夸大收益、隐藏风险等手段吸引用户,其背后暗藏多重套路,这些平台常以免费试用为诱饵,诱导用户充值高额会员费或购买所谓"必胜策略",实则多数策略在实盘交易中表现不佳,更隐蔽的是,部分平台通过兜售高价课程(动辄上千元)牟利,内容却多为网络拼凑的浅显知识,业内人士透露,此类平台盈利核心并非帮助用户赚钱,而是靠会员费、课程费和交易佣金抽成,投资者需警惕"稳赚不赔"的话术,认清金融交易的高风险本质,避免沦为平台收割的"韭菜"。
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——很多自动交易平台(EA、量化交易软件)不仅卖软件,还卖视频课程。

一开始我觉得挺奇怪:"既然你的交易系统能自动赚钱,为啥还要费劲卖课?" 后来深入了解后,发现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,今天就来聊聊,为什么这些平台热衷于卖课,以及普通人如何辨别其中的套路。
自动交易平台卖课,到底靠不靠谱?
自动交易平台(EA、量化交易、网格交易等)确实能赚钱,但前提是:
- 策略本身是有效的
- 市场环境适合该策略
- 资金管理和风控到位
但问题来了:如果策略真的稳定盈利,为什么还要卖课? 答案可能有以下几种:
(1)策略失效,靠卖课回血
很多EA(Expert Advisor,外汇/加密货币自动交易机器人)的策略是基于历史数据回测的,但市场是动态变化的,一旦策略失效,开发者可能发现继续优化不如直接卖课赚钱快。
(2)课程比软件更赚钱
卖软件是一次性收入,而卖课可以:
- 持续收费(会员制、进阶课程)
- 建立社群(付费社群、VIP群)
- 带货其他产品(指标、信号服务)
(3)降低法律风险
直接承诺"自动赚钱"可能涉及金融诈骗,但卖课可以包装成"教育产品",规避监管风险。
如何辨别"割韭菜"的自动交易课程?
市面上确实有靠谱的量化交易课程,但更多的是"割韭菜"的,以下几个特征,帮你避坑:
(1)过度承诺"躺赚"
🚩 危险信号:
- "每天稳定盈利X%"
- "全自动,无需盯盘"
- "小白也能轻松月入X万"
✅ 理性认知:
- 任何交易策略都有亏损期
-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
- 真正的量化交易需要不断优化
(2)只展示盈利,不展示实盘
很多课程会放"模拟盘"或"精选交易记录",但真正的量化交易者会提供:
- 实盘账户(Myfxbook、TradingView公开链接)
- 最大回撤(Drawdown)数据
- 长期(至少1年以上)的绩效
(3)课程内容空洞,只讲"成功案例"
好的课程应该包含:
- 策略逻辑(为什么能赚钱?)
- 风险控制(如何避免爆仓?)
- 代码/参数调整(如何适应市场?)
而割韭菜的课程往往:
- 只讲"神奇指标"
- 不教风控
- 鼓励"加大杠杆"
普通人如何学习量化/自动交易?
如果你真的对自动交易感兴趣,可以按这个路径学习:
(1)先学基础金融知识
- 技术分析(K线、趋势、支撑阻力)
- 基本面分析(经济数据、政策影响)
- 风险管理(仓位控制、止损设定)
(2)尝试手动交易
不要一上来就用EA! 先手动交易几个月,理解市场波动规律,再考虑自动化。
(3)学习编程(Python/MQL4)
- Python(适合股票、加密货币量化)
- MQL4/MQL5(适合外汇EA开发)
- Pine Script(TradingView策略编写)
(4)从小资金开始测试
- 先用模拟盘跑策略
- 实盘时从小资金开始(比如100美金)
- 记录交易日志,不断优化
自动交易能赚钱,但别被课程忽悠
自动交易(EA、量化)本身是可行的,但市面上90%的课程都是"信息差生意"——把公开的策略包装成"神秘系统"高价出售。
真正能赚钱的交易者,不会靠卖课谋生。 如果你想学,建议:
- 先自学(YouTube、GitHub有很多免费资源)
- 找靠谱的实盘案例(看长期绩效)
- 从小资金开始,别幻想一夜暴富
交易的核心是风险管理,而不是"必胜策略",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课程,往往是最危险的陷阱。
你有遇到过类似的"自动交易课程"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! 🚀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ncwmj.com/news/152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