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敏感词学会了捉迷藏,一个电商风控人的深夜崩溃实录

发卡网
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
位置: 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
深夜的电商风控办公室里,键盘声与叹息交织成一片,敏感词像一群狡猾的幽灵,在商品标题、用户评论中玩起捉迷藏——"美白"化身"米白","高仿"伪装成"复刻版",甚至用符号拆分、谐音梗绕过系统筛查,风控人盯着满屏的"待审核"订单,血压随着误判提示音飙升:拦截了正常商品被用户投诉,放过违规链接又引来监管风险,AI模型刚学会识别"变体词",黑产已发明出新的"文字密码",凌晨三点,他瘫在椅子上苦笑:"这哪是捉迷藏?分明是谍战片!"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,每个夜晚都在重演猫鼠游戏的终极悖论——规则越完善,漏洞越艺术。

凌晨2点17分,我的咖啡杯第三次见底,显示器蓝光在镜片上跳动,像某种不怀好意的摩斯密码。

当敏感词学会了捉迷藏,一个电商风控人的深夜崩溃实录

"又漏了..."我盯着后台刚拦截的"代开医院证明"订单——这次用户把"医院"写成了"醫阝完",而我们的敏感词库还固执地守着简体字版本。

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被钻空子。

那些年,我们追过的"变形金刚"

去年双十一大促,运营小妹兴冲冲跑来:"咱们寄售系统成交额破纪录了!" 话音未落,风控组老张就摔了键盘:"纪录个屁!'原味内衣'全写成'圆味nei衣'溜进来了!"

我们连夜给词库打补丁,结果第二天就见识了中文的博大精深:

  • "枪支"变"木仓支"(繁简体混合)
  • "高仿"变"髙倣"(异体字攻击)
  • 甚至用emoji组合🐍+🔫代指"蛇形走私"

最绝的是某个卖"特殊服务"的卖家,把关键词藏在图片二维码里——直到有用户扫码后收到露骨内容,我们才惊觉这届黑产已经玩起"跨模态攻击"。

AI与黑产的军备竞赛

上个月引入NLP模型做语义分析,本以为能高枕无忧,结果某天突然涌进大批"古董钟表"订单,系统毫无反应。

调查发现黑产在商品描述里埋了:"此物曾属柏林某军官(1933-1945)"——用历史叙事隐晦指向纳粹文物,而我们的词库还停留在直白的"希特勒""卐字符"等关键词。

"他们在和我们玩《哈利波特》的禁忌词游戏,"实习生小吴突然抬头,"伏地魔的名字被施了咒,大家只好叫他'神秘人'..."

那一刻我醍醐灌顶:敏感词不是固定靶,而是会进化的病毒。

凌晨三点的顿悟

现在我们的系统学会了:

  1. 谐音猎手

    • "代考"→"带烤""dai kao"全抓
    • 甚至能识别"加薇❤️"这种符号谐音
  2. 上下文特工

    • 单独出现"管子"不报警
    • "304不锈钢管+送货上门+夜间交易"立刻触发
  3. 图片暗哨

    • OCR扫描图片文字
    • 识别"迷奸药"包装盒上的"MJY"缩写

上周抓到一个用《红楼梦》段落代指毒品的:"贾琏笑道'茄鲞虽好,不及这个有劲道'"——要不是刚更新了文学典故库,差点又成漏网之鱼。

猫鼠游戏的哲学

保安老王有次说:"你们搞的像在防鬼。"他不懂,某些灰色交易确实像幽灵——当你打开灯,它们就消散在词缝里;等灯光移开,又从新的语义裂缝中爬出来。

现在我的屏幕右下角永远开着三个窗口:

  • 最新网络黑话词典
  • 公安局敏感词通报
  • 和一个永远在自动学习的AI模型

它最近刚学会识别用化学方程式代指毒品的帖子,呵,看来今晚又不用睡了——因为刚刚弹出一条预警:

【检测到新型变体】
"拼多多"→"拼夕夕"(规避平台比价)

得,新一轮捉迷藏又开始了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智能掌控交易脉搏,自动交易平台营销活动状态管理模块深度解析
« 上一篇 07-09
发卡平台交易失败现象深度剖析,数据背后的真相与优化路径
下一篇 » 07-09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目录[+]